
一、写作背景:
《The Ethical Foundations of Being Respected as a Citizen: A Triadic Theory Consisting of Autonomy, Boundary, and Equality》是在刘传军老师提出的“尊重的三元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这一理论与公民身份结合起来,在回顾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围绕“受到尊重是公民的道德基础”这一核心议题展开论述,并构建了一个规范性框架。
作为一个科研小白,我深感幸运,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次写作。由于老师已为文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明确了基本行文思路,因此我的工作相对轻松许多。此前,虽然在课堂与讲座中多次听闻老师以及学长学姐们分享科研写作与投稿经验,但真正亲身实践时,才深切体会到其中的复杂与挑战。从寻找期刊格式模板、撰写文章与检索文献,到处理返稿修改、回复审稿意见、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每一步都让我在实践中收获颇丰。
二、核心观点:
在这个框架中,公民受到尊重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自治、边界与平等。其中,“自治”指的是公民拥有自主选择并独立自由行动的权利,这是公民获得尊重的核心要素。例如,公民应享有自我表达的自由与权利。当公民感受到其自主权被尊重时,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促进民主社会氛围的形成。然而,这种自由并非无限制的,它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这便引出了第二个基础——边界。边界意识意味着,在保护个人自由和自主权的同时,也需禁止对他人自由的侵犯。这种边界既可以是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有形分界,也可以是法律等明确规定的无形契约。而“平等”是公民身份的基本要素,处于不平等关系中的个体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身份,因为缺乏平等的基础,不仅削弱了个体的自主性,也使自主行使的边界遭到侵蚀。虽然社会中难以实现绝对平等,但通过制度性设计和系统性改革(即制度平等),仍然可以努力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同时,通过培养公民的主观信念——即“每个人生而平等”——有助于构建个体的平等意识。
这一理论框架不仅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方向,也为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公民群体内部关系及群体之间关系等四个方面提供了伦理指导。然而,由于社会认知差异、嵌入式社会关系中边界模糊的问题,以及等级文化带来的地位不平等等因素,公民在现实中可能偏离应有的“尊重”态度,从而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公民教育中应特别强调培养个体的自主性,同时帮助公民认识并尊重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必要界限,致力于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培养具有责任感、尊重精神与包容意识的公民,以推进民主价值观并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写作心得:
这篇文章一开始便计划作为邀稿,投稿至《Behavioral Sciences》。因此,老师建议我直接在期刊模板上撰写,以便后续提交与修改。虽然老师提醒我可在官网上找到模板,但由于模板并未单列板块,我在官网上搜索了许久,最终才在“作者须知”的手稿提交部分找到。虽然过程略显波折,但直接在模板中写作,确实节省了后续调整格式的时间。在实际写作中,我主要负责将已有的尊重三元理论与“公民”主题结合,并补充相应论据。尽管多年学习社会学,且在本科期间曾在政治社会学课程中接触过有关“公民”的讨论,但对于这一议题,我并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面对这一陌生领域,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尤其是在撰写引言部分时,内心充满忐忑。引言不仅回顾了公民身份的相关理论,还提出了“受尊重作为公民伦理基础”的论点,同时作为全文的开端,需要清晰地串联起整体逻辑。因此我担心写作不当,影响整体文章质量,然而,当我将这部分发给刘老师后,老师给予了我充分的鼓励与信任,并鼓励我突破原有框架,勇敢表达。这份支持极大地坚定了我继续写作的信心。
文献检索是我在写作过程中的另一大挑战。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与论点紧密相关且质量上乘的资料?实践中,我学会了通过关键词检索高引用量或优质期刊的相关文章,并重点参考它们的文献综述与结论部分,从而按图索骥地拓展阅读。此外,面对庞杂的文献,文献管理软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Endnote在文献管理和写作中极为高效,特别是其与Word的插件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引用和排版。课题组已毕业的星元和忠桔师姐曾制作了关于Endnote使用的视频资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源。尽管如此,我在实际操作时仍出现了一些小疏漏,比如在手动导入中文文献时,没有注意作者姓名顺序的输入应当先写名再写姓,这样在文章中引用时才会显示正确格式,导致后续返稿时不得不重新调整,增加了修改的工作量。
如果要总结这段写作经历中最深刻的体会,我想说:一篇文章的完成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反复推敲、不断打磨的过程。在科研写作中,明天的自己常常会推翻昨天的想法。因此,与其过度追求开篇即完美,不如先动笔,边写边思考。起初,我也深陷完美主义的陷阱,总是纠结例证是否恰当、文献引用是否合理、行文逻辑是否足够清晰,结果常常一整天写不了几百字,还因自我否定而焦虑不已。事实上,写作的灵感和思路往往在实践中不断涌现。只有敢于开始、持续前行,才能真正提高效率,逐渐打磨出令人满意的成果。
正如那句诗所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科研之路充满挑战与迷茫,但只要不断前行,勇敢面对每一个问题与疑惑,新手也终将一步步走向成长与成熟。
四、欢迎阅读、推广和引用:
该文章是SSCI2区综合杂志《Behavioral Sciences》(IF=2.30)的邀稿,作为特刊“Picturing Morality from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Second Edition”的组成部分,由伯明翰大学的Andrew Soundy教授作为学术编辑处理审稿过程。
Liu, C.* & Zhou, L. (2025). The Ethical Foundations of Being Respected as a Citizen: A Triadic Theory Consisting of Autonomy, Boundary and Equality. Behavioral Sciences, 15(4), 513. https://doi.org/10.3390/bs15040513